江门成广东第六座工业投资千亿城
韶关市仁化县以优质均衡教育为抓手
扎实推进县城城镇化
近年来,仁化县大力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,强化以城带乡,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。2022年,仁化县上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名单,成为广东省首批创建“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”试点县。仁化县以发展优质均衡义务教育为“引擎”拉动城镇化,形成“以学促城学城融合发展”良性循环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20年的41.2%提升到2022年的42.39%。
一、主要做法
(一)强基础,构建优质均衡教育体系
一是加大教育投入。克服疫情影响以及财政收入缩减的困难,每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保持在4亿元以上,2020-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43734.83万元、46031.93万元、47281.47万元,同比增长1.30%、5.25%、2.71%,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。
二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。深入实施义务教育薄改与提升工程,加快完善学校布局规划,优化整合全县1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23所。
投入2.25亿元,新建搬迁了田家炳小学、城北小学、启智学校;正在推进新城学校建设,建成后可新增学位2500个。
扩建了董塘中心小学等9所学校的教学楼或综合楼;对周田中学等11所学校运动场进行升级改造;完成黄坑中学等25所学校硬件设施优化;完成城口学校等9所学校16栋C级楼房加固项目,2021年以来,全县共增加音乐、美术教室53间,改造音乐、美术教室56间。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到优质均衡标准。
三是优化资源配置。实施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,推进资源融合。按照“抓建设、重质量、强管理、促应用”的工作思路,全面实施“新装备工程”“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”,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,全县义务教育中小学校教育装备标准基本统一。
近年来,投入教育信息化专项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,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、资源库建设、数字化校园建设等,中小学校全部实现了“千兆核心交换,百兆到桌面”的数字校园建设。
(二)促公平,保障学生平等接受教育
一是推进城乡共同发展。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,结成4个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,通过以城带乡、以强带弱,实现城乡教育“齐步走”。投入269万元完成全县24所中小学校“三个课堂”建设,打造具有仁化县特色的双师课堂应用模式。
持续推进“县管校聘”管理改革工作,2021-2023年,交流轮岗26名正副校长、384名教师。
二是落实平等教育。实行“阳光招生”,保障教育公平。按照“相对就近入学”原则和城镇人口居住变迁及学生人数分布情况,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,严格落实“两为主、两纳入、一依据”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读政策,保障2658名随迁子女按政策实现就近入学。
三是促进扶困助学。建立健全“政府主导、学校联动、社会参与”的扶困助学机制,巩固教育扶贫成果并建立解决学生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,维护和保障不同人群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,确保困难学生帮扶面达到100%。
以乡村少年宫、工会、妇联等为依托,建立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,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。将残疾学生纳入各类教育资助范围,倡导社会各界力量扶残助学,全方位保障残疾儿童入学。
四是构建良好生态。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,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,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全面清零,非学科类培训机构预收费100%纳入银行监管,严格进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,常态化开展校外培训机构、托管机构专项整治行动。
二、主要成效
2021-2023年,全县共筹措资金 1.45 亿元,新建城北幼儿园和新城幼儿园,异地新建石塘镇、城口镇、红山镇 3 所乡镇中心幼儿园,新增学前教育优质学位 1440 个。
2023年,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 102.35%,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 50.03%,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 95.43%。
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.54%,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7%以上,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100%;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7.77%,随迁子女100%入学公办学校就读,享受本地户籍考生同等待遇;职业教育就业率100%。
来源:省发展改革委